close

昨天公佈了金曲獎入圍名單,之後很長的靜默……果然是 Silence 
入圍獎項一一揭榜,沒有? 沒有? 一項都沒有入圍。開始懷疑這怎麼可能?

直到國語女演唱人獎公佈,就是沒有楊乃文。這也太扯了吧!

大家第一個反應都是:難道亞神來不及報名? (專輯發片時間1201)

有人在twitter上張貼了消息,很快就有了回音。

說是報名了,但是沒入圍。

金曲揭榜後,名在榜外,老實說並不特別令我感到意外。之前從媒體的熱度
已略能感受,我比較吃驚的反倒是BBS批踢踢
Faith夾在大紅燈籠高高掛在
友鄰(蘇打綠板,張懸板 ) 的熱鬧喜氣裡,格外顯得冷寂。相較於
2002
[應該]
同樣沒有入圍金曲獎。 當時Faith版上還有些抱怨或憤怒的Fans 上來 post 文發洩
情緒。
現在呢?都如倦鳥歸巢,安安靜靜。

一篇來自對岸的【女爵】樂評,有評論者質疑楊乃文為什麼從搖滾怒女轉為怨女?

任何的觀點都有它立論的基礎,祇要不是刻意的扭曲,沒有理由不接受。
我想說,什麼都變了,憑什麼要楊乃文一個人堅持下去?歌迷變了,媒體生態變了,
台灣流行音樂環境有如黃河大改道,歷經幾次大變革更是面目全非的、徹頭徹尾

變了。那麼,歌手的作品又有什麼理由不需
不能變?

楊乃文摘下金曲獎歌后那年
(2000),外界輿論一遍譁然,多數人無不說︰
真是
『爆冷』。時隔七年,物換星移,人事全非。更長遠的看未來,誰也不確定
這次落在榜外的乃文,未來是好還是壞?
 
唯一能肯定的是,她選擇站在《最初的地方》,那是專屬於楊乃文的驕傲。

曾經我也不懂同樣屬玻璃材質,要如何鑑賞琉璃,要如何將它與玻璃作區分呢
當一個人能安安靜靜的注視著,看光線在琉璃當中的折射,開始懂得思考空間與
時間的對話。或許,才有資格辯識什麼是玻璃
(消費品)什麼是琉璃(藝術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品味。
激情從來都是衝動之下的產物,美麗雋永的藝文創作
必定不會被大眾追捧著,30年代作家錢鍾書說過,不流行的才是時尚。

而我感到比較遺憾的是,美學的經驗在世代的嬗遞中,不是積壘卻是流失,經驗

或可傳承,經驗卻無可替代,更是教也教不來的,必須一步一腳印的累積和不斷
地練習。
在我們的人生裡,不同的階段都必得有一首【練習曲】。哪怕你是過了
20歲以後
才開始練習聽搖滾樂!



--------------

乃文,有時只願意聽妳唱完一首歌

在人事已非的景色裡

我最喜歡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ssie09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